果然财经|潍坊密码:一座“宝藏城市”的十大发展引擎

果然财经 昨天20:06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魏银科

11月1日,第6个潍坊市“企业家日”如约而至,2025潍坊市企业家大会在富华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。这场大会既是致敬实干者的嘉许礼,更是政企携手激活城市优势的动员令。从歌尔集团姜滨畅谈“深耕实业、矢志创新”,到潍柴控股马常海分享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转型路径,从制造强市政策清单的发布到企业科技副总的聘任,大会上的每一个环节,都与潍坊的发展根基深度呼应。

从“全国农业看潍坊”的金字招牌,到“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”的硬核实力;从公铁海河空“五位一体”的交通枢纽,到每年培养10万技能人才的教育沃土,潍坊凭借工业、农业、交通、教育等十大特色优势,早已筑牢发展的坚实底座。而企业家大会上,企业家代表发言,来自华为云的专家解读数智趋势,更让这些优势有了具象化的企业载体与升级路径。正如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在大会上所言,“潍坊好,潍坊的企业才能好;潍坊的企业好,潍坊会更好”。这座城市正以大会为纽带,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优势产业,以一组组亮眼数据诠释“硬核山东”的生动内涵。

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32位,潍坊的工业实力藏不住“硬家底”。37个工业行业大类、全部31个制造业行业门类齐全,4758家规上工业企业撑起了产值、营收双过1.2万亿的体量,稳居全国地级市第10位。

更亮眼的是其“冠军梯队”:9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引领,2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、17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崛起成峰。动力装备、智能农机两大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19个国家级5G工厂数量全省第一,93%的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,让“潍坊制造”加速迈向“潍坊智造”。

“全国农业看山东,山东农业看潍坊”的美誉,源于潍坊农业的持续领跑。作为农业产业化发源地,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58.7亿元,稳居全省第一。

这里不仅有1400万吨蔬菜产量撑起全国“菜篮子”,更培育出蔬菜、畜禽等5个千亿级全产业链,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,数量全省居首。29家农业企业、112家合作社入围全国500强,连续两年全国地市第一,加上全国首个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加持,农产品出口额已连续6年突破百亿元。

央居齐鲁的潍坊,正以“通衢八方”的姿态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。884公里铁路里程全省第一,3万公里公路纵横交错,9条高速、13条铁路贯穿全境,构成陆路交通大动脉。

潍坊港建成全国首个“零碳港口”,小清河全线复航打通内河通道,机场通航12个城市,乘高铁27分钟可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。待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建成后,1.5小时到北京、2.5小时到上海的通勤圈即将成型,公铁海河空“五位一体”的立体交通网愈发完善。

教育领域,潍坊早已是全国基础教育名城。率先提出“教育均衡”理念,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数量全省领先;职业教育更是“王牌”,每年培养10万余名技能人才,技能大赛金牌数量全省“十六连冠”,4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“双高计划”全省第一。潍坊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,更填补了区域高端医学教育空白。

卫健领域同样亮点纷呈:1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优势专科全省最多,首创“单病种群体管理”模式,县域内就诊率全省第一。81.45岁的人均预期寿命比全国高出2.45岁,28万80岁以上老人、739位百岁老人的存在,见证着这里的民生温度。

在海洋领域,158公里海岸线创造了1703.4亿元海洋生产总值,增速全省第二。潍柴动力、豪迈集团等龙头引领,亚洲最大海洋化工产业集群中40余种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,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全省夺冠。

民营经济的活力更显潍坊韧性:146万户民营市场主体贡献了6成GDP、7成投资、8成税收和9成就业,省级以上优质民营企业达1452家,在2025山东民营企业10强等榜单中数量全省第一。这背后,是1.2万个事项“免证办”、连续4年全省第一等次的营商环境在保驾护航。

从千年古县的人文底蕴到元宇宙文旅的科技赋能,从盐碱地变生态海岸带的绿色实践到科创平台的成果转化,这十大引擎既各有锋芒又协同发力,让潍坊在齐鲁大地上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,更彰显着“宝藏城市”的深厚底蕴与无限潜能。

责任编辑:魏银科

AI小壹

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,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~

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
进入小程序
我要报料
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